限塑令讓紙袋代替塑料袋成為新 寵,但從當下的情況來看,未必能 實現環保的初衷。日前,澳大利亞迪 肯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特弗雷· 桑頓博士在“對話網”刊文指出,盡管 紙袋比塑料袋容易降解,但其生產過 程也會對環境產生影響,并且使用次 數少,未必比塑料袋環保。
用紙袋很時髦
塑料袋被稱為“20 世紀人類最糟 糕的發明”,它不易降解,影響環境美 觀,還會污染土壤、水源和空氣,常被 扣上“白色污染”的帽子。 2007年12月31日,我國宣布了“限 塑令”,國務院辦公廳發布《關于限制 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》,在 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、銷售、使用厚度 小于0.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,所有商 品零售場所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 袋。自此,紙質袋越用越多:商場里, 店員用紙袋給顧客裝選購的衣服鞋 子;蛋糕店里,服務生把蛋糕封好裝進 紙袋遞給顧客……
然而當紙袋成為潮流,新的問題也 迎面撲來。“這些商店給的紙袋特別不 結實,不能裝稍重一點的東西,而且用 不了幾次就壞了,挺浪費的。”很多消 費者反映。 山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 院長周傳健告訴《生命時報》記者:“要 判斷一個產品是否環保,不能僅從其 廢棄后是否容易降解的角度考慮,而 要從產品開始生產的那一刻,直至處 理完成的整個生命周期進行綜合分 析,考察其每一階段對環境的影響。 雖然容易降解,但從日常我們重復使 用的次數上,紙袋不敵塑料袋,環保系 數未必高。”
生產紙袋,環境污染重
紙袋是否更環保,接下來讓我們算 個明白賬。 紙袋一般由原漿紙或再生紙制作 而成,很多質地較硬實的紙袋都是由
原漿紙制作的。原漿紙需要消耗大量 的木材、棉麻等含有天然纖維的植物, 砍伐樹木對環境必定產生負面影響。 另外,這些植物纖維必須經過制漿、調 制、抄造和加工等十幾道工序才能加 工成紙張,不僅產生大量的廢液、粉 塵、固體廢渣,同時為了提高紙張強度 和韌性等性能還要加入干強劑、分散 劑等多種化學添加劑。 原漿紙對水的污染很大。生產 1 噸原漿紙所用紙漿需要 100~400 噸的 水,排出的廢水中含有大量碳水化合 物、蛋白質、油脂和木質素等。 當這些排放物在微生物的作用 下分解,會消耗水中大量的氧, 影響魚類和其他水中生物的生 長。周傳健指出,我國造紙行業排放的 耗氧有機物占全國排放總量的30%以 上,是水體富營養化的元兇之一。造紙 廢水分解還會產生硫化氫、氨和硫醇等 難聞有毒氣體,使水質進一步惡化。每 生產1噸紙漿將排出10噸“黑水”,對環境危害極大。 很多輕薄的紙袋大都由 再生紙制造。再生紙以廢紙 為主要原料,經過分選、凈化、 打 漿 和 抄 造 等 工 藝 制 備 得 到。雖然在原料和工藝等方 面,再生紙較原漿紙對環境的 影響要小,但由于再生紙的纖 維質量較差,在造紙過程中要 添加更多的添加劑來保證紙 張質量,依然是污染“大戶”。 由于商品紙袋對于承重性、防水和 防油有一定要求,而原始紙張的性能很 難滿足,需要通過塑料覆膜或增加涂層 的方式增加其強度,而這一工藝流程又 增加了紙袋對環境的負面影響。
盡量不使用一次性產品
生產塑料袋常用的原料是聚乙烯 和聚丙烯,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不 大,但塑料袋對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 廢棄處理階段。由于塑料袋難降解造 成的“白色污染”,早已臭名昭 著。其實,現如今我們用的花花 紙袋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腐 爛降解。“很多紙質包裝袋都是 經過覆膜或加膠處理,回收工藝復雜, 再綜合考慮造紙過程中的污染,紙袋的 環境成本也非常高昂。”周傳健指出。 周傳健認為,無論是紙袋、塑料袋 還是布袋,只有重復使用、循環利用才 是真正的環保。有環保人士提倡,日常 生活中盡量不使用一次性產品,多使用 布袋,紙袋選結實的反復用,可以最大 限度地減輕環境負擔。